#
#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知识 >
    1. 书画收藏小知识
    2.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曾叫“隔水”。 ... [详细+]
      2010/07/14 11:43:3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古书画鉴定的辅助资料
    2. 鉴别古书画,除了书画本件,还要找一些有关的材料作辅证,这就是:一、碑帖刻拓本、照相影印本,可以补充原件“比较”材料的不足。二、古书画著录等文献,对考订有关问题很用处。前者是代替品,后者则是提高我们识别力的重要资料。   一、碑志刻拓本   碑,原来是记事、记功等等的刻石,后世用墨拓下,并装潢起来变为书法艺术欣赏品,也可以作为文献史料,于是拓本也就成为鉴定墨迹的辅助资料了。至地拓本本身,另有真伪(翻刻本)或古拓,近拓的区别,须要分别鉴定。   战国、秦、汉就有篆书或隶书的石刻,有的一直传存到今天,可是那些时代的墨迹却极少流传下来。西晋、南北朝之间虽有少数的墨迹(包括唐摹本)传世,但大多是草书、行书。与碑志上刻的篆、隶和界于隶、正之间的所谓南北朝碑志体无法总有所变异,但字形结体还能保... [详细+]
      2010/07/13 17:33:5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谈谈书画赝品的辅作用
    2. 书画鉴定行业中所谓的“赝品”,通常称为“伪作”或叫“假画”、“假字”。它是指并非某一名家所作,却被冠以其名的书画仿制品。书画赝品最早究竟出现于何时?起初的书画作伪又是出于何种动机?目前恐怕还难下准确的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书画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时,任何一件倾注着书画创作者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作品,除了带给消费者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外,同时也具备了流通领域商品的基本属性,即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按各取所需、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实现书画作品的经济价值。正是基于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的书画作品所具备的商品属性,才使得以牟利为目的的书画赝品的出现在所难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种书画艺术市场(如画廊、文物公司、书画拍卖会、博览会等)的出现,... [详细+]
      2010/07/13 17:14:4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传统鉴定能否适应当代书画
    2. 书画鉴定历来是一种依靠经验的“眼学”,这已被广泛公认。但是随着当代书画市场的大规模兴起,传统的鉴定方法似乎有些失效——哪怕是一群权威专家共同认定的真迹,如果画家本人高喊一声:“这不是我画的”,市场信心也会随之动摇。事实上,画家的类似做法屡见不鲜。创作者、经营者、鉴定者都已不再权威,传统鉴定方法镇不住今天的市场了吗?前不久,一直力主通过专业保真机构解决当代书画真伪鉴定问题的李成举先生就提出观点认为:“就目前书画市场现状而言,传统鉴定方式等于零”。 当代书画的鉴定似乎是学术问题,但在今天,其学术表象后面的“黑洞”正在成为当代书画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 从法律层面看,目前的书画鉴定没有法律效力。到一个... [详细+]
      2010/07/13 17:14:1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怎样欣赏中国画
    2.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 [详细+]
      2010/07/13 17:13:2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如何判定名家书画作品优劣
    2.   名家书画作品艺术上的优劣,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在确定真迹后,力争在二分钟内判定优劣,这是书画投资基本功训练的另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就国画而言,判定其优劣可参照京城书画大收藏家刘文杰先生提出的评价中国画的标准,即从画中呈现出来的基本功和绘画语言入手。 一、绘画基本功应包括: 1.造形和变形 由于中国画的本质是一种借物象而寄情舒怀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写意”,因此其造形、尤其是变形是否合理显得格外的重要,国画大师齐白石就一再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2.章法构图 此即为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著名“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一项,即要求章法构图必须严谨,不能草率从事。国画大师潘天寿曾经指出:&l... [详细+]
      2010/07/13 17:12:2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吴昌硕画作鉴定的要点
    2. 吴昌硕画梅,早期多为水墨,晚期多为着色,早期梅花枝杆氤氲有余,苍劲不足,晚期行笔辛辣,苍润相济。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画荷的基础上,长于粗笔大抹,不求形似,水墨氤氲。    吴昌硕在中年画菊的花瓣为双钩,晚年时出现“双钩瓣”和“点瓣”两种。    吴昌硕画藤本植物主要以“藤萝、葫芦、葡萄”为最多,基本以“草篆之法”而为之。    吴昌硕的楷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所书楷书多为小楷;二、楷书面貌有馆阁体、钟繇和魏碑;三、楷书多见于早、中期。    吴昌硕画巨石的特点:早期风格未脱八大,中晚期已自成一派,中锋用笔,柔中有刚。    吴昌硕在中年画兰基本上有三... [详细+]
      2010/07/13 17:11:4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文房用品的收藏及鉴赏
    2. 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很早就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其实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的工具来说仅是四样之宝,就已受文人喜爱、珍藏重视。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明清尤为大量发展了一切文房所需之物,对这些文具辅助工具也是精心设计、购置、摆设。致使其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装饰、陈设之工艺美术品。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佳品。文房用具品类繁多、制作精良,有笔筒、笔架、笔洗、笔舐、臂搁、水丞、镇尺、墨床、印盒、印泥、印章等。 笔筒:除使用外,有许多精良作品,已经成为世人喜好收藏的工艺美术品了。笔筒制作有许多材料,有陶瓷、木质、竹类,还有用玉石、普通石、树根、象牙制成插笔的器具。在圆筒形多以书画作为装饰,为文房必备器具之一,并广泛在书房的书案上做为陈设品。如紫松檀嵌螺甸梅花笔筒,清中期作品,通体以紫檀木... [详细+]
      2010/07/13 16:35:4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艺术品收藏者的四种境界
    2. 集藏斋话: 据我观察,我觉得当今玩艺术收藏者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爱好者。   此类人大多是初入门或多关心而少实践的收藏者,他们虽然十分关心收藏信息和注意市场上的热门收藏,但由于“心无真赏”而欠缺主见,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习惯在旧货市场上购藏一些零零碎碎的民间工艺品,有时也会收藏一些价值低廉的书画或古玩;也有的是由于经济或时间的局限,仅靠报刊、杂志和书本等去了解收藏知识,但极少下“藏海”搏击。他们对收藏常常抱有“奇遇”、“撞彩”的捡漏心理,所以收藏上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专门的品类。   其次是行家。   他们主要是具有一定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的艺术品经营商或经纪人(俗称掮客)。他们购藏的目的在于贩卖... [详细+]
      2010/07/13 16:33:1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书画分工制造假画辨识
    2. 黄鼎   说到“书画主动型‘合制’造假”,就不能不再提到书画作伪的“一般性操作规律”:如果由一个人独立操作一件名家赝品,其难点就在于既要各局部构件的像;又要各构件之间笔墨的互为统一,以及整体结构、造型乃至于成品总体气息的相对接近。当我们立足于书画名家正常的书画创作角度看,原书画作者每完成一件作品,必然经历的过程一是相对重要的作品“表现主题”部分,二是相对次要的题款署名部分。那么到了赝品的制作时虽然表面上也同样要经过上述的二个过程,但作伪的操作却没有什么“主要”与“次要”内容之分,无论画面何处露出破绽了,都将面临着原形毕露的结果——这无疑是当局作伪者最害怕的事。所... [详细+]
      2010/07/13 16:28:1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拍卖公司
    拍卖预展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281(s)   4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