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中国拍卖网
#
#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知识 > 文房四宝
    1. 文房用具概述
    2.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绘的痕迹。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统一称作“笔”。相传是秦将蒙恬创造了第一批笔。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三国韦诞有《笔经》一书问世,总结了当时的制笔方法。   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到了唐代,宣笔声誉日隆,“陈氏”、“诸葛氏”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所创... [详细+]
      2010/01/22 10:14:2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纸的起源
    2. 相传蔡伦造纸。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 [详细+]
      2010/01/22 10:02:4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如何区分生宣和熟宣
    2. 书画用的宣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经县古属宣州,所以就称之为宣纸。 宣纸基本分为两大类:生宣和熟宣。 生宣。由于造纸原料的配比的不同,可分为:单宣(最薄)、单夹(较厚)、净皮、棉料、夹宣(两张并一张)和三层夹。生宣具有吸水性能强的特点,是书画用纸的主要材料。生宣要久藏为好,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故有火气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泽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为了能使新的生宣能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纸在风口挂放一段时间,经过这样处理的生宣纸称为“风纸”。 熟宣。是配染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如果再加以染色、洒金等工艺,便可以产生繁多的品种。熟宣的主要品种有:素宣、煮砭、玉版、蝉羽、冷金、虎皮等。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脱矾,会出现局部渗墨的现象。 生宣质量有很大... [详细+]
      2010/01/13 09:51:5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宣纸的分类
    2.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 [详细+]
      2010/01/13 09:51:3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工具与材料
    2.   笔 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支,羊毫笔”小白云”、“大白云”各备一支,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制笔和选笔有四个标准,即「尖、齐、圆、健」四德,「 尖是笔锋合拢後顺畅而尖,尖则点划不失其锋,「齐是锋毫齐平,齐则易於变化,「圆是笔毫本身圆整,圆则书写时圆劲不分... [详细+]
      2010/01/13 09:46:2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中国画用笔品种繁多,如兰叶、叶筋、狼圭、小红毛、衣纹、描笔、小鹤颈、长峰羊毫、书画、白云、提笔、斗笔等。虽然品种繁多,但从原料配制比例上看,它只有三大类,即软毫、硬毫和兼毫。这三种类型的毛笔各有特色,性能也各不相同。 (一)软毫笔 软毫笔是采用优质羊毛不添加任何其他种类毫毛加工制作而成的毛笔。由于羊毫绵软的特性,所以它吸水性能强,笔锋柔软,但弹性较差。这种笔在书写绘画时笔锋容易分离,软弱无力,不易掌握,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较少单独使用它。 (二)硬毫笔 硬毫笔是采用黄鼠狼的尾毛(现有用马鬃、猪毛、石獾等动物毛发)作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由于这些动物的毛发坚硬,所以它吸水性能差,但弹性强,能勾能划,能皴能擦。它力健有余,柔韧不足,不太适合表现大片水韵墨迹。 (三)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和... [详细+]
      2010/01/12 15:46:1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现代岩彩
    2. 近十年来,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绘画的影响,在矿物质颜料的运用上更是影响深远,甚至出现了以日本岩彩直接入画的“岩彩画”。现代日本画所使用的颜色品种多、型号全,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粉状颜料、透明颜料、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动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等。 (1)·天然岩绘具 “绘具”在日本画中是颜色的意思,天然岩绘具就是从天然矿石中加工制作成的矿物质颜色,也即我们所说“石色”。日本画中的岩绘具所采用的原料和我国石色的原料基本一致,无非是朱砂、云母、孔雀石等,在加工程序上也基本相同,但在研磨、水漂等加工工艺上却比较先进,因此它型号多,几乎每个品种从粗到细、从深到浅都有十几种之多。 (2)·新岩绘具 ... [详细+]
      2010/01/12 15:35:4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中国画用纸有其特殊的要求,它是中国绘画形式语言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中国画是笔、墨、纸的艺术。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就已有了纸,当时生产纸张的主要原料是麻、藤等。西汉时的纸张因其质粗色黄,所以只可书写,不宜绘画。隋朝时生产纸张的原料发生了变化,以树皮为主,这样生产出来的“楮纸”虽然还没有直接用于绘画,但它已有了良好的品质。实际上,当棉花韧皮用于造纸后,才真正生产出了纸质柔韧、绵软、纤微长,耐磨性强,可用于绘画的“棉纸”。明清时期纸张的原料更加丰富,但主要以青檀树皮为主,生产的“宣纸”柔韧轻薄,承色接水性好,成了中国绘画的主要用纸。纵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新的物质材料的产生,必将导致一次新的艺术革命。水墨写意画能在宋朝产生,除了一些社会的和历... [详细+]
      2010/01/12 15:35:2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半熟纸、洒金洒银纸制作
    2. (1)半熟纸的制作 半熟纸既不象熟宣纸那样“滴水不漏”,也不象生宣纸那样渗透润化,它既具有熟宣纸易于控制的品质,又有生宣纸的润泽效果,在性能上介乎两者之间。传统的半熟纸是采用“拉浆”的方法制作而成。所谓“拉浆”法就是将生豆浆煮熟晾凉,让其沉淀,取上面的清浆水刷生宣纸,干后即成半熟纸。现在可以用许多方法将生宣纸制作成半熟纸,如稀浆糊、米汤、胶水、蛋清等都可以制作成性能各异,效果悬殊的半熟纸。 (2)·洒金洒银纸制作 虽然市场上有许多洒金洒银纸出售,但其质量、性能都不一定符合要求。特别是金箔、银箔的多寡、疏密、方向、形状都不一定与作品的要求相一致。有时,画面上需要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以产生特定的肌理效果,增强感染力... [详细+]
      2010/01/12 15:35:0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1. 熟宣纸的制作
    2. 熟宣纸是生宣纸的深加工产品,它是在生宣纸上加刷胶矾剂而成。熟宣纸加工方便,制作简单,容易掌握。制作熟宣纸的关键是胶矾剂的配制。胶既可以用骨胶,也可以用桃胶。矾就是明矾,宜采用食用明矾,它纯度高,无杂质,透明性好。胶矾的比例至关重要,胶重矾轻,纸不易做熟,会出现漏矾现象,经不起多次晕染;胶轻矾重,纸脆无韧性,易破碎,不能皱褶,不仅影响纸张寿命,也不好使用。胶和矾的比例要根据绘画要求、纸张质量而定,并无绝对的标准。胶水的不同黏性、胶矾的不同比例都会直接影响到制作的效果。 制作熟宣纸之前应先将胶化开。桃胶比较容易溶化,只要用温水慢慢浸泡,它就会溶成浓稠的胶黏液。骨胶是呈半透明状的晶体,它坚硬结实,可以将其放入容器中兑以适量的清水,放到微波炉中加热溶化。骨胶溶化后,在其表面常常会漂浮着一层白色的泡沫,这些泡沫实际上就是骨胶的杂质,应将... [详细+]
      2010/01/12 15:34:4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拍卖网

    拍卖公司
    拍卖预展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371(s)   4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