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拍卖网 > 艺术新闻 > 艺术 美术 书画 湖北 综合新闻

      艺术乡建的多样性和试验性

      作者:邱武霞2024-07-07 08:12: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以多样化的形式和试验性的探索,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近日,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展的“十三村——艺术建构在乡村”展览邀请了众多在艺术乡建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艺术家、建筑师和学者参展,展出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们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也展示了艺术在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中的潜力。

        赋予村民主体性,

        激发内在活力

        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大南坡村,怀梆剧团和摇滚乐队同台献唱,废弃的村大队部被改造成了艺术中心,村民自发组织的艺术活动、市集热闹非凡,知名画家和诗人常年在村中开设美育课……这个曾因煤矿产业而兴、之后陷入沉寂的小山村,在“美学经济”的赋能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大南坡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在前不久公布的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中,“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案例入选十佳案例。

        “大南坡计划”是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左靖老师及其工作室于2019年接受修武县委托参与大南坡村重建的项目,是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社区共建、儿童美育、地方营造、建筑活化、景观提升、展览出版、新型节庆、地方设计与空间创新等各种形式的联合体。该计划广泛邀请了来自区域内外的教育、设计与思想力量,参与到乡村的社会情境中,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文化和公共生活。

        “对于大南坡计划而言,最重要的是赋予村民主体性。”左靖表示,在改造计划实施之前,由专业团队率先入驻大南坡村,开展社区营造工作。通过访谈、入户调查等倾听村民的诉求与建议,开设为村民服务、与村民建立直接沟通渠道的“南坡讲堂”,向村民传达“大南坡计划”,并达成共识。“可以说,将大南坡村村民们团结在一个生产性网络之中,是计划得以开展的前提。”左靖说。

        尊重并激发村民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乡土文化传承者、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以及成为推动乡村变革与繁荣的主体力量,是艺术乡建成功且持续的必要因素。

        “羊磴艺术合作社”由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于2012年在贵州桐梓县羊磴镇发起,经过10多年的实践,2023年正式申请成为独立法人“桐梓县羊磴艺术协会”。一个“乡土而新奇”的乡村艺博会也随之呈现了出来,展览空间遍布镇上,展品多为生产生活物品的艺术化改造,与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活动融为一体,为乡村带来独特的艺术氛围和体验。

        据羊磴艺术协会秘书长付臣亮介绍,“羊磴艺术合作社”始终践行“五个不是”原则,强调不是采风、不是体验生活、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乡村建设、不是文化公益和艺术慈善、不是当代艺术下乡。“长年以来,合作社与本地居民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设立参与式美术馆如门面美术馆和家庭美术馆让居民主动参与。此外,以本地居民为主导的‘烟头计划’和‘老年计划’等项目,缓解了当地的环境卫生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作为‘新羊蹬人’,在参与艺术乡建的过程中,如何融入当地社区、如何产生新的本地文化元素,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都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付臣亮说。

        开展主题性文化活动,

        凝聚多方力量

        主题性文化活动作为艺术乡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有效地推动艺术乡建实践的发展。

        从“以艺术入手,促进乡村社会复苏”的山西晋中许村,到“以乡土开始,接续传统文明根脉”的广东佛山青田村,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的渠岩教授及其团队,持续十余年并跨越南北地域进行着乡村实践。

        在许村,村民闲暇时间可以去美术馆、文化广场、书屋等公共文化空间,在“许村国际艺术节”期间当地村民与国内外艺术家一起进行在地艺术创作,如今的“许村国际艺术节”已经被村民当成自己的节日,深深嵌入地方文化与乡村生活之中。而在青田村,除了青田水乡艺术季、“上善若水——艺术龙舟行动”等活动,村民作为模特和“专业”服装设计师共同走秀的时装秀活动更是点燃了村民的热情。

        “许村和青田都采用了‘多主体联动’的在地合作方式,如今的乡村兼具‘居’与‘游’特性,而艺术家在其中扮演着嫁接、点燃及催生地方乡村生命力的媒人之角色。”渠岩说。

        更为重要的是,主题性文化活动在凝聚乡村居民的力量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乡村居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乡建的实践中来。

        秦岭北麓终南山下,隐藏着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村落——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每到麦收时节,终南山下的村民们便热切期待着“关中忙罢艺术节”的到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麦田变身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广袤的田野也成为各种展演的现场。乡亲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地道的户县眉户曲子、华县皮影戏,甚至可能在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傍晚时分,“终南戏剧节”和麦田演出晚会更是让人忙得不亦乐乎。自2018年起,已经成功举办6届的艺术节通过活化传统节庆,生动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生命力。在西安美术学院武小川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在丰富本地文化生态的同时,也探索并建立起了一种振兴乡村的“关中模式”。

        此外,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引领创立的沙洋县高阳镇官桥村老年人协会,致力于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本村就能享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生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陈婷婷与村合作社紧密合作,围绕“荆楚家学”这一文化主题,共同发展了包括家学展馆、拓印小院等在内的十多个乡村创业项目,并积极组织乡村研学活动。

        深掘乡土底蕴,

        扎根当地文化沃土

        艺术乡建,深植于本土文化的沃土之中,汲取其丰富养分、孕育而出的艺术作品,不仅易于被当地民众所接受,更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有着众多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干阑式木构建筑。建筑师陈国栋和团队进入村子开展工作之初,感受到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我们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设计了很多房子却没盖出来,一些基本建好的房子,也由于项目操作原因被废弃,因为我们对木构建筑不了解。”陈国栋回忆。

        当地的木构建筑完全靠榫卯衔接,而负责建筑建造的师傅被尊称为“掌墨师”。他们是掌控墨线的师傅,不仅是在木头上画图的匠人,也是木构营造中时刻把控整体与细节的核心人物。“所以我们积极走访和采访掌墨师,还聘请掌墨师吴良玉为团队专家导师,一起在技艺传承和开放合作中,碰撞出探索新乡土建筑的可能性。”陈国栋说。

        团队通力合作,对传统木构建筑进行了物理性能提升,解决了保温、隔热、防水、采暖等问题。同时,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设计了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空间,如黄岗村创客中心、禾仓宿集等新型业态和公共空间,以及归柳杨宅等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住宅建筑。“最打动我的,不是工序上的技术细节,而是木结构建筑基因里的一种当代性,这是它能传承下去的核心。”陈国栋说,木结构建筑在理念与技术方面的灵活性,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所无法达到的。看似非常传统、非常“土”的建筑,它的观念却是极为当代的。

        在2号展厅一角,一面展墙上多样的画像砖引起观者的注意,五角星的搪瓷杯、大白猪、洋镐、煤油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是艺术家柯明的“管窑艺术计划《谁是王进喜》”作品中的一部分。他对湖北省蕲春县管窑镇李家窑遗址附近20世纪60年代开办的陶瓷厂的烟囱进行了高空侦察和取样,运用现场材料进行浮雕创作,创作了大量涉及历史和生活的画像砖,致力于为乡村文明史留下证据。

        目光巡至对面,一件名为《竹灯》的装置作品引得无数观众驻足观看。黑暗中成组的竹灯摆放在一起,如同一片点亮的芦苇荡,既美观又富有诗意。这件来自“草堆部落艺术季”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村民在洗土豆时常用的竹篓,艺术家希望通过这样一件让外来者充满好奇、让本地人感到亲切的日用品,体现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文化精神,同时展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

        “十三村”这场特别的展览,让我们看到艺术如何深入乡村的各个层面,从文化传承到社会参与,从经济发展到环境改善,从传统激活到生态保护,艺术的力量贯穿始终。正如OVU文创研究所所长、此次展览策展人仇海波所言:“乡村振兴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更能助力文化复兴、社区凝聚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但也应看到,艺术乡建具有试验性,要保持审慎、尊重和真诚的工作态度,在深思熟虑基础上脚踏实地,同时应该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责任编辑:静愚
        拍卖公司
        拍卖预展
      推荐艺术家
      thread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27(s)   2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