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拍卖网 > 艺术新闻 > 收藏新闻
    1. 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 捐赠仪式现场 5月6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将纪念春节申遗成功、亮相央视春晚的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正式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克龙,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崔素香,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江中等代表共同见证捐赠。捐赠仪式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王辉主持。 王晨阳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春碗”作为传统技艺创新突破的代表之作,承载着幸福、安康... [详细+]
      2025/05/15 07:25:48 来源:中国文艺网 编辑:静愚
    1. 景德镇青花斗彩“春碗”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2. 青花斗彩“春碗”。 主办方供图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日前将纪念春节申遗成功、亮相央视春晚的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正式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春碗”作为传统技艺创新突破的代表之作,承载着幸福、安康、富足等美好寓意,其先后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与元宵晚会,与全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将“春碗”捐赠... [详细+]
      2025/05/14 08: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静愚
    1. 以更宽广的胸襟看待“捡漏”
    2.   相信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老收藏家在乡下收旧货,偶然瞥见一户人家用来喂猫的碗,釉色莹润,胎质细腻。他不动声色地以五元钱买下这只“猫碗”,后经鉴定,竟是宋代汝窑天青釉碗,价值连城。这个故事在收藏圈广为流传,成为“捡漏”的经典案例,也点燃了无数人一夜暴富的梦想。   这个故事折射出收藏界对“捡漏”的复杂情结。在古玩市场,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在搜寻着可能被低估的珍宝,期待着一朝“捡漏”实现财富自由。但在这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收藏文化的深层密码,以及人性对财富、知识与机遇的永恒追求。   收藏江湖的双面镜   捡漏现象自古有之。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蕉窗九录》中记载,有人以廉价购得王羲之真迹,转手获利百倍。这种传奇故事在收藏史上不绝于书,... [详细+]
      2025/04/27 08:26:48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藏书,由兴趣开始
    2. 《乐府诗集》内页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韦力提供   讲述人 韦力    【藏书记】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开始藏书。那个时候,还在上中学的我,用积攒了好久的积蓄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藏书。从此,我便与古旧书结缘。   我最初藏书,是从自己的知识谱系和读书兴趣出发,决定购买哪... [详细+]
      2025/04/24 08:51:0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藏书印章里的殷殷深情
    2. 藏书印章在我国古代读书人和官宦阶层中颇为盛行,作为藏书文化和印章文化的融合,成为历史的见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藏书印章出现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连珠印章、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连珠印章、唐代官员李泌的“端居室”藏书印章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赵匡胤的“秘阁图书”藏书印章等,都是很有名的藏书印章佳品。 明清之际,藏书活动与篆刻艺术都有很大发展,藏书印章应用更加广泛,那些藏书印章上的文字,也传递着主人的爱书之情,散发着千古风雅之气。 明代藏书家、澹生堂藏书楼的主人祁承,曾经刻过一枚藏书印章,上面写道:“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其文展现了藏书者对书籍深切的爱,那读书、藏书的愉悦之情,对后人寄予的殷... [详细+]
      2025/04/22 06:30: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瓷器热”里的“冷思考”
    2. 在某古玩市场,一位藏家手持放大镜,在一件青花瓷瓶前驻足良久。这件标价不菲的瓷器,釉面莹润、纹饰精美,底部还落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经过反复端详,他最终以高价将其收入囊中。然而,经专家鉴定,这件“乾隆官窑”竟是一件高仿品,制作时间不超过十年!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收藏圈中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瓷器收藏成为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一件件天价瓷器不断刷新纪录;鉴宝现场,带来各种瓷器请专家“掌眼”的藏家摩肩接踵。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市场上流通的瓷器,有相当比例都是赝品。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古玩市场中真品率可能不足5%。这种现象不仅令众多收藏者蒙受经济损失,更折射出当下瓷器收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乱象丛生:瓷器收藏市场的现状 ... [详细+]
      2025/04/05 08:57:3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以“横向联系”来佐辨物识宝
    2.   一般鉴定文物艺术品,比如瓷器,会从造型、胎骨、釉色、底足、款识、包浆等方面来辨识其真伪、年代;有的高手,熟能生巧到炉火纯青,一望,感受一件器物的“气息”“灵韵”,便能断之真假、优劣。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横向联系”的办法,来佐证一件藏品的年代,或者说,至少也作为可以增添的一个旁证手段来验证、确定一件器物,给犹豫购买还是放弃的参考,下最后的决心;或者,已入藏多时的藏品,多方手段仍不能完全断定年代,则可选择“横向联系”来比较、辨识,测试一番。   以绘画“横向联系”来辨识瓷器玉器家具文房器杂项等的大致年代。2... [详细+]
      2025/03/23 00:28:49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获赠刘开渠、常沙娜作品
    2. 2月20日,刘开渠先生作品和常沙娜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常沙娜先生之子崔冬晖作为代表向“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分别捐赠了刘开渠先生的《毛泽东像》等23件雕塑以及常沙娜先生的《叶子花》《盛唐172窟文殊菩萨图局部》两幅绘画。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区委书记赵如浪出席活动并接受捐赠。 “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建筑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目前馆藏有蒋兆和、韩美林、吴为山、刘万鸣、孙晓云、崔如琢、陈家泠等艺术家的书画、雕塑、陶瓷作品。陈列馆以“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为主题,旨在打造影像化、数字化的美术馆,通过强化潞村“中国”系列文化IP,助力古村振兴与湖州文旅产业升级。 [详细+]
      2025/03/04 08:57: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戴敦邦《白蛇传》中国画手稿入藏杭州国家版本馆
    2. 《白蛇传》中国画手稿。 鲍梦妮 摄 2月12日,中国国画家戴敦邦原稿捐赠仪式暨《画里话外三生缘·戴敦邦绘<白蛇传>新篇》新书发布会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举行。现场,戴敦邦向杭州国家版本馆捐赠《白蛇传》中国画手稿55幅。 此批画稿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戴敦邦珍藏四十年的创作原稿。彼时,其应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为《西湖民间故事彩色连环画》丛书创作《白蛇传》部分。 戴敦邦结合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用水墨笔触诠释了这段经典爱情传奇。画稿历经四十载,依旧色彩鲜艳,浓郁的... [详细+]
      2025/02/13 09:21: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静愚
    1. “岁寒三友”方寸间
    2. 松、竹、梅素有“岁寒三友”之称,天寒地冻时,苍松青翠葱茏,碧竹枝叶繁茂,红梅傲雪怒放,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分别代表了坚韧不拔、谦逊有节、纯洁高雅等优秀品质,而松、竹、梅在寒冬里相互守望的情景,也用以比喻忠贞的友谊。在我国发行的诸多邮票中,都能发现它们的潇洒身姿。 “霜寒枝更劲,崖峭揽怀中。天地囤真气,不摇杨柳风。”松树雄伟苍劲、高大挺拔,经冬不落叶、雪压挺且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迎客松更是松树中的佼佼者,其形态苍劲奇秀、俊俏多姿、美不胜收。1963年10月,... [详细+]
      2025/01/14 08:57: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拍卖公司
    拍卖预展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358(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