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拍卖网 > 艺术新闻 > 教育出版
    1. 百花深处的回响——《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中的女性生命图谱
    2.   东方有佳人。不论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还是“飘若流风,皎若朝霞”的宓妃,又或者是含睇宜笑的山鬼……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女子经常作为美的象征而出现,引发后人无限的遐想。谈及历史,封侯拜相、才子豪杰的故事总是能成为波诡云谲的朝代更迭中最闪亮的坐标,但当我们提起古代的女性,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多是尽态极妍的典型形象,她们仿佛成为一种家庭和社会的符号,有时也承载着反映时代兴衰的使命,但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声音似乎被弱化了。古往今来的作品中,女子们被书写、被吟唱、被描摹,却不曾被真正体悟。   在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读本《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中,作者蔡琴用画作还原历史,以图画展现古代女子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形象、妆容、空间、才能、创作五个部分为锚点,从点到面地将古代历史流变图景徐徐铺开。“当谈... [详细+]
      2024/03/27 08:03: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学校美育全新样态如何重构
    2.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非遗项目化课程展示 伴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发布,美育作为五育并举中最为宏大广袤、抽象空灵的育人维度,也有了根据不同学校场景的实践举措。特别是《通知》将美育的实践维度确立在“浸润”,并在指导思想中旗帜鲜明地表示“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可谓深谙学校美育的特点,也必将让美育幻化出适切和谐、精彩纷呈的校园样态。呼应《通知》精神,结合实践体验,笔者也谈点自... [详细+]
      2024/03/24 16:37:13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时代起伏下的个体生命——读《王树村自述: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
    2. 《王树村自述: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 王树村/著 姜彦文 方博/整理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收到天津人民出版社康悦怡老师寄来《王树村自述: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从后记里知道,此书为王树村先生绝笔之作,由天津美术学院姜彦文老师和他的研究生方博整理成书。 前几天(2024年3月4日)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先生(1943-2024)辞世,享年81岁,被誉为中华民间文化的守望者。我马上想到内地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王树村先生(1923-2009),一生致力于民间艺术研究,被誉为中国民间美术理... [详细+]
      2024/03/24 16:31:5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范石甫从艺七十周年作品集》出版
    2. 近日,《范石甫先生从艺七十周年作品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该集精选范石甫先生作品30余幅,涵盖书法和绘画,展示了范石甫先生近年来的艺术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副主席周京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原副主席言恭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主任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孙克,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等分别为范石甫先生从艺七十周年题贺的作品同时收录该集。 范石甫,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和被收藏,曾在上海、北京中国美术馆、荷兰、菲律宾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范石甫书画》(人民美术出版社)、《... [详细+]
      2024/03/19 07:48:1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用好美术教学的“视觉笔记”
    2. “视觉笔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几十年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和沟通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觉笔记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使得它在现代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视觉笔记”概念也首次出现在了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并在不同学段、不同任务中提出了相关的应用要求。 视觉笔记,也称为视觉日志,是一种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它既是一种笔记工具,也是一种笔记方法。运用于美术教学的视觉笔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绘画日记、手抄报、思维导图,还有新兴的研究日志、涂鸦笔记、知识地图、电子化视觉笔记等。 视觉笔记重在将自我感受、想法以及思维过程等进行可视化记录,具有视觉性、图文结合、过程性、思考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课程核心素养及... [详细+]
      2024/03/18 08:14: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建议严禁“江湖书法”进校园
    2. 建议严禁“江湖书法”进校园 王安维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汉字书写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并长期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体系,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形式,历经几千年的进程,千锤百炼,形成了严谨的美学规范。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不仅需要掌握笔画、结构、布局等基本技巧,更需要有内在的修养和情感,才能创造出充满灵气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思想和审美观互相... [详细+]
      2024/03/07 08:18: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山水画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2.    【著书者说】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早在南北朝,宗炳便以《画山水序》奠定了山水画的理念;此后历朝历代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不朽名画,这些作品至今仍是艺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中国山水画对谈录》是笔者历时3年与9位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对谈。与这些学者的对谈,既回溯历史,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本质问题,也对当下的现象进行讨论批评,对未来中国艺术的发展更是寄予了深切期望。 我与中国山水画   我与山... [详细+]
      2024/03/07 07:57:0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将非遗充分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2.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 学校美育是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教育发展整体质量,对青少年学生正确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文化沃土。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为非遗传承活化增添内生动力,也能持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对此,我认为需要将非遗充分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明确教学任务。学校教学要充分落实国家要求,在不折不扣推进美育教育的基础上,将非遗纳入学校美育教... [详细+]
      2024/03/07 07:42: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吴为山:推进全民美育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人口
    2. 美育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长期关注全民美育的话题,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不断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览”,让更多人得以近距离欣赏收藏在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精品。如何让美育更好融入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2023年,吴为山深入天津、内蒙古、吉林等全国20多个地方走访调研,并在今年两会带来了自己的思考。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美术馆馆长 雕塑家 吴为山: 现在很多的社区还是有不少的退休人员,他们喜欢学画、学书法、学跳舞、学唱歌,社区有合唱团,这应该来说是非常好的。很多... [详细+]
      2024/03/06 08:31:19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静愚
    1. 民族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立足点及实践路径
    2.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在办学宗旨与生源等层面的独特性,更应加强思政教育,以多元协同、全面创新为重要基点,增强学生综合素养。艺术类大学生也是民族院校的重要学生类型,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较高,加之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普遍掌握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艺术技能,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人才。结合民族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学情实际,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传承民族文化的新需求,民族院校应进一步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全方位深化价值引领,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从而为处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民族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立足点   新时代新征程,民族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 [详细+]
      2024/03/05 08:39: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拍卖公司
    拍卖预展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297(s)   66 queries